大荔冬棗
首頁 合作社簡介 棗園基地 產品展示 冬棗知識 栽培技術 聯(lián)系我們
產品展示
籬壁形生態(tài)栽培新模式助力“沾化冬棗”困境突圍

      近日,由山東省林科院研究員侯立群和河北農業(yè)大學中國棗研究中心教授劉孟軍等專家組成的驗收組,對山東省科技廳2015年實施的農村科技創(chuàng)新項目“冬棗籬壁形生態(tài)栽培技術示范”進行了結題驗收,一致認為新模式為處于困境的冬棗產業(yè)轉型升級開辟了一條新路。
       據悉,該項目由青島農業(yè)大學教授原永兵主持,項目技術具有生態(tài)、清潔、優(yōu)質、高效的特點,是一種冬棗栽培新模式,其示范推廣扶貧效果顯著。
沾化是“中國冬棗之鄉(xiāng)”。目前冬棗栽培面積50萬畝,年產量達7億斤。然而,近年來,由于品質下降、上市集中等多方面原因,冬棗價格持續(xù)低迷,棗農的收益受到嚴重影響,其種植積極性也在消減整個冬棗產區(qū)的冬棗產業(yè)面臨著突圍困境。

 

 

      在此背景下,省科技廳實施的農村科技創(chuàng)新項目“冬棗籬壁形生態(tài)栽培技術示范”以幫扶貧困戶科技脫貧為重點,采用籬壁形生態(tài)栽培模式新建冬棗示范園20畝,設置株行距0.8-1.2m×3m,高紡錘形整形,樹下覆蓋無紡布地膜,行間生草,支架栽培并搭設多功能網,樹體健壯整齊,有效改善了機械作業(yè)和通風透光條件,使機械化程度提高30%,農藥使用量減少30%以上,化肥使用量減少35%。同時,鋪防草地膜后,5-20cm土層的pH值下降0.2-0.4,水溶性鹽含量下降0.27-0.50g/kg。套無紡布果袋后,冬棗果實亮度提高7.91%,病果率和銹果率大大降低,果實纖維素含量降低20%,水溶性果膠含量提高7.38%,不僅農藥殘留顯著降低,冬棗的內在品質和外觀品質均顯著提高。產品上市后,單價達100-200元/kg,畝產銷售收入7萬元,產業(yè)綜合效益明顯提高。
      “搭設多功能網,能夠防蟲、防雹、防風、防塵、防日燒、防鳥、防病,覆蓋環(huán)保的無紡布地膜,能夠防草、保水、透氣、壓鹽,而套無紡布果袋,又能夠明顯降低果實農藥殘留,提高冬棗品質和價格。”原永兵介紹,新模式應用了多種專利產品,集成了多項先進技術,改變了傳統(tǒng)的栽培模式,提高了果品質量、價格、效益和勞動生產率,為冬棗產業(yè)破局提供了新路徑。
       據悉,目前,以無紡布果袋套袋、無紡布地膜覆蓋和行間生草等為核心的冬棗優(yōu)質清潔生產新技術,已在示范園周邊推廣1000多畝。

相關熱詞搜索:沾化 冬棗 困境

上一篇:為什么發(fā)展大棚冬棗(附帶大棚冬棗栽培管理技術)
下一篇:大棚冬棗綜合管理技術